2017/9/10 二弄大稻埕老屋新生by臺北文化護照

1920年是大稻埕最繁榮的年代,因Formosa tea外銷世界聞名

而我們這年代大稻埕上的城隍廟是人潮最多地方,因為要拜月老求姻緣

城隍廟是南街,而北街被後人遺忘的歷史,透過URS329稻舍老闆(葉守倫葉老師)

葉晉發米行第五代(今年2月茶枕頭DIY就是老師),用在地人的故事進入北街米商繁華世界

1060910  

我們第一次搭捷運到大橋頭站,發現捷運內有郭雪湖的南街殷賑還有那個年代畫家的畫

老師說最近社區營造在捷運出口的地磚上,有往迪化街的指標~

老師本身從小住在北街,每每拿出補充教材都很有意義:阿公樂團照片,台北橋舊照.....

興衰起伏回顧歷程不是靠照片,博物館保存,而是後代子子孫孫的堅持

1060910-1  

北街因為靠台北橋及水門,所以各地稻米在此販售。形成米商,米店及碾米廠一條街

"亭仔腳"攤販叫賣,李亭香糕餅店旁邊巷子是殺雞巷,賣不完魚肉就成了貢丸魚丸店

做建築,砂石,棺木等等都在此滿足大家需求。最早外國人來此取景的李甘香麻油店

我們全家觀察到騎樓的柱子居然用磚頭做成圓柱~~要花多少的工與時間

1060910-2jpg  

導覽來到葉老師老家,之前為了追紫色大稻埕的喫茶店/明月亭場景來過這米店

經由老師確定葉宅後面,連同到街角後方就是拍攝的空間(目前未開放)

我跟宏說有緣我們一定會進去瞧瞧~逸安與金火(郭雪湖本名)下課的聚會場所

1060910-3  

北街十連棟立面僅留前段。後面則改蓋成高樓大廈。然而這裡的氛圍蠻像剝皮寮

紅磚牆(宏有發現TR磚),拱型騎樓,二樓是文創商店,還好台北保留這些老屋供我們懷念

左上角的窗戶,老師讓我們猜兩個字。細心的你猜到?玻璃上有米與商字!真的特別

土礱間:將稻米脫殼成白米的設施,是這十連棟當時歷史時代功能

以前人吃的白米,在此處理在地交易再送到各地盤商。可想像當時這裡都是富貴商人的家

1060910-4  

進入稻舍~牆真的是百年,樑跟地磚都仿古整修過。樓梯間的特殊防盜門門把還在

媽咪看這陳列的書籍,每本都想翻翻看,巴比更發現連書架都是稻舍的牌面

看到兩進中間的天井,真是古色古香地方~但老師透露說住在老屋內冬不暖夏不涼~哈哈

1060910-5  

我們還跑去迪化街中段:同安樂。陳悅記(老師府)後代開的餐廳,找到上週鄭勝吉老師說的

保安宮旁邊四十四坎街的契約書,證明四十四坎街屋不是保安宮蓋剩的石材而來~

迪化207博物館,陳國慈女士上遍各大廣播節目的專訪我們都聽過,這次來瞧瞧

看了那麼多老房才知道磨石子的巧思:用鋼圈,石頭顏色製成的藝術,非常棒的民間博物館

樓頂上的view,第一次看到連棟紅磚老屋的屋頂,還有眺望遠方的淡水河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宏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