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在超市當企劃兼公關。發新聞稿文字需華麗,數字具可觀,美輪美奐形容詞
自從當媽媽後,要求放入小孩口中是健康與營養,新聞稿開始會打個折扣
市售包裝白米,洗米水超級濁。DIY肥皂後明瞭香皂總要加氫氧化鈉
發煙點220度玄米油下鍋後,某品牌卻噴得亂七八糟
新鮮百香果醃青木瓜怎麼都不會上色....很多例子,告訴我們這其中一定有問題
但是台灣學校不會教小孩基本辨識力。因為課程太多,考試最容易分辨懂or不懂
以前課本沒教所以家長不會,現在課本活了點,但老師也不會額外教
如何從插秧苗到收割,分辨米好壞,秈米與梗米差異到如何煮香噴噴的白飯
麵包從麵粉挑選,發酵,揉團,整形的製作程序,標榜天然酵母與商業酵母的麵包有差?
沒有分辨能力時就是能看這最後成品,新聞說這個很夯,瘋排隊就爭相購買之
食安問題永遠等被踢爆,被員工捅出來,民眾都是傻傻最後一個才知道的
辨識能力是一種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法,回到最初原點的思考,阿嬤時代能,為何我們不能
需要時間等待,需要找尋資料,需要自己動手試試看,而且不能怕失敗也不能嫌麻煩
一罐台鹽鹽滷讓我們做成天然豆花與豆腐,而有天巴比買豆漿店一大包的"便宜"豆漿回家
幾乎無法成形成豆腐,所以又開始研究如何做豆漿,很費工很耗時但很心安地喝著它
既然黃豆能做成香濃豆漿,剩餘豆渣也不能浪費掉。但做完豆漿又出現一個問題
如何分辨好的黃豆,壞的黃豆及非基因與基改的....永遠都再追追追的問號又出現了
還好我們家長都是上了年紀又有累積某些知識與常識之非常"固力"的人
失敗中記取經驗,很努力教導小孩如何用基本原料做成健康食物
其實偷些划手機時間,就能DIY很多食物出來,真的一點都不難
左上:自製豆漿沒有防腐劑只能三天賞味期
左下:自製豆花跟愛玉籽搓出來愛玉一樣,放久會出水
右上:元宵自己DIY,連芝麻餡都自己來,但糖不夠會鹹鹹的味道
右下:糯米釀製法醬油21天即能吃,但豆麴一年只賣短短幾周而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