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7/20 種子計劃
宏宏3月初冒著12度寒風下田插秧。中間又除福壽螺,種玉米空心菜,DIY稻草人
經過100多天後在7月悶熱午後他體會割稻的辛苦(雖不是當初種的田地)
體驗農夫的經驗算是有個美麗的句點。
但媽咪還不能鬆懈,以後從圖書館的書本上或者是其他方面,還會補充稻米的相關知識
體驗農事辛苦就像骨幹一樣,之後相關的學問或者延伸性觀念就是肉軀
總之~親近大自然,了解且體認它的奧妙,對於宏宏而言會有另一種不一樣的思維存在與態度
或許短時間看不到成果,但我相信長遠之路"吸收"是會不一樣的
可以想像當初的秧苗就3~5株,經過4個月後成了一大把~
當場我就幫宏宏複習插秧時農夫有沒有千交代萬交代不能太密集,要離20公分
宏宏說他記得~媽咪也是個都市小孩也沒種過田,我其實心裡也是很驚訝
明明之前就小小株,怎麼可以長那麼大一把,上面還結滿我們每天吃的米
我們不是那種拍拍照,FB打打卡的家長。所以宏宏真的帶上手套拿著鐮刀,下田割稻
媽咪就在旁邊幫忙支撐稻穀的力氣,宏宏用盡吃奶的力氣要切斷
大概宏宏有貢獻了四五把,後來就放棄出去玩了~
後來媽咪試著自己割了10多把,真的很累~隔天還會手酸
經過2個多小時,陸陸續續來的家長跟小孩終於把這100坪的稻割光
(告訴大家割稻同時不時出現右下角的可怕蟲,我還被它嚇一跳)。水牛也到它熟悉的田中間
這幕有101。割玩稻的田。還有隻水牛~感謝種子計劃負責的楊儒門等工作人員
經營這個小專區,讓我們城市人可以開車不到10分鐘體會到農家的種種一切
雖然我們沒有每天照顧玉米們,但偶爾會來看看玉米長高了沒~
要體驗種田除了參加這樣的活動,坊間還有夏令營甚至商周最近也開始推帶小孩住農舍種田等專案
還有人想把小孩丟在種田的親戚家住個幾天~個人覺得方法都不錯
但重點是過程中,小孩知道了什麼或者觀察了什麼會是比較重要
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,當你看到PO的照片後,只是拍照而已還是真的樂於其中,意義在哪裡?
楊老師很認真教導我們,怎麼綁稻(要交叉)
晒榖要放田中,水泥地或者柏油路比較快?(水泥地,因導熱較快)
要曬多久才行(一週),怎麼分辨稻米,白米,胚芽米,糙米等.....
媽咪還偷問很多:為何不播種籽要插秧?ANS因為小鳥會吃掉籽
為何颱風來了稻米沒有被吹倒?ANS因為有間隙存在
為何割稻沒看到田鼠?ANS因為這裡是城市(媽咪知道田鼠很美味,但沒有機會吃過:P)
越光米只有日本有嗎?台灣有沒有種............
楊老師果然是種米達人,必問必答。
抱歉!亂問一通因為我也是第一次踏到稻田裡,以前課本也沒教這些XD
宏宏在這個小園地~除了玩泥巴,種東西還有跟同學玩得開心
隨便照相都有燦爛的笑臉,還有整頭都濕透的頭髮,宏宏盡量享受這一切吧
我們有拿一小撮稻穗回家當紀念,倒掛晒乾~不過真能吃,這個應該也只有一碗飯
農夫真的不是都市人可以當的。辛苦了..............
當看過【虎媽的戰歌】最近當紅的教養書。我發現虎媽很有追源頭的精神,這點我有點像
所以割玩稻後隔天,兩父子早上才參加BMW兒童交安體驗營,又被我拖去參加這個活動
這裡有挑稻米的遊戲,品嚐白米的票選,重點是用泥土與水混合出稻田的環境
親手插秧苗,然後這個盆子可以帶回家種的。希望我們家宏宏可以在陽台每天看著他的成長
因為家住公園旁,內憂(笨貓會吃)外患(麻雀會來,老師說祇有麻雀會吃,白頭翁鴿仔不會)
老天保佑這盆能平安無事長大成"稻"
宏宏的稻米體驗之旅才能進階到另一個層面~就是花時間觀察及用心維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