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,看見知名部落客的小孩用屁股左右撞撞把宏宏擠出看台

曾經,不經意發現不愛笑的鄰居baby,部落格上照片張張都很燦爛

 

套句社會學家Goffman劇場理論,人們會在特定場合透過印象管理製造某種形象

台前台後是最常被分析的觀點,台前指得是人際關係的互動,引起別人有利反應

確保自己的自我概念,維持自我形象的地方。台後則屬於隨便狀態

 

社群網路的發達,熱衷FACEBOOK打卡貼文

大家可曾想過台後是如何??去年一整年我們參與許多活動,特別在DIY上頭

但有些水準真的不怎麼樣,之後看到同樣地點,主辦單位的名稱,媽咪自動跳過

不然就是一樣課程費用從80元漲到320元,這價位都可以到百貨公司去上課

 

曾經宏宏做稻草人自顧自玩,其實幾乎都是大人做的

曾經宏宏畫石頭鳥,最後收尾的是他爸,在旁邊直喊無聊

曾經宏宏期待的薑餅屋,他只負責用嘴巴指揮地做,當場媽咪決定明年不買了

他能力所及可以自己做,我們原則上決不插手;若不是能力所及但不做,這問題就在爸媽身上

明明一個小孩不會提筆與握筆,父母硬買學寫字的練習本給他

會寫字後,你還買貼紙本讓他喪失手部的小動作運用與練習

其實問題所在是爸媽在選擇給與過程中:有沒有從小孩適合,興趣與能力所及著想

 

媽咪對DIY活動的中心思想:有耐心有恆心地獨力完成,訓練手部靈活度及小肌肉敏捷度

探索任何小孩有興趣的領域,重點是小孩要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意,樂於其中且享受之

特別是關於cooking這方面,媽咪比較期望他看到媽媽在廚房貼心問:【我能幫忙?】

打蛋。洗菜。切菜。剪蔥段。削蘿蔔絲。簡單清理流理台。學習歸位

吃著自己有參與的玉米炒蛋,說這個蛋我打的,我切的蔥花,玉米好好吃

生活中處處都有DIY機會,學習獨立完成,學習家是每個人的,連小孩都有責任

總比假日趕場,小孩只肯做前面步驟,之後時間就在後面玩耍的DIY課程

但回家家長連給他到廚房的機會都不肯,DIY就有點本末倒置

家長小孩從家事中DIY心裡應比較踏實,對小孩也有意義。事情都有本質,但常常忘記與忽略 

【後記】

 

1030419  

這鋼彈花了巴比很多假日時間~至於"施工"的過程,宏宏就像個叫價昂貴的室內設計師

巴比像頭綁毛巾滿身大汗"工頭",被宏宏使喚著:這個要補強,這個不對要修正,這個不好穿

終於在周三幼兒園大班走秀上宏宏獲得滿堂喝采,老師特地將每個零件一一解釋給小朋友知道

這小孩超級開心,臉上充滿驕傲~~欲知製作過程通通拍給你知道

請上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368&t=3857757&p=1&img=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宏宏 的頭像
    宏宏

    宏宏的部落格

    宏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