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10/13 文學走路工的台北城南半日遊by生活在古蹟
台北文化局的古蹟系列活動,這是我們報名第二場。整體來說主講者都是年輕世代
透過對於文化,文學熱愛,將我們常聽到名稱:紀州庵,賦予想像的畫面與感人的故事
透過麥克風娓娓道來,有系統及脈絡認識城南地區
紀州是日本關西地名,庵是房屋,以前這裡是日本松平家族開的餐廳分店,本館離新店溪近
目前保留下來是離座,本館及別館(右上圖大樹下)近二十年都在大火中燒掉。戰後成宿舍
王文興教授曾居住在此,撰寫<家變>就是寫紀州庵附近的環境。至於保存下來原因
台大城鄉所學生作業研究此地發現很多老樹,因護樹運動慢慢還原真相,古蹟免於被拆之命運
如果我們自己來大概就訂杯飲料坐在長廊看風景,但這長廊(左上)以前是通往本館的走道
這天天氣涼爽,人悠閒坐在窗邊看書,滑手機。然而好奇的宏也看者屋內屋頂結構
曾經看公視節目日式工法是用竹子當支撐及繩子綑綁砌成牆面,這裡也保存給後人觀看
導覽老師說:正式開幕邀松平家族來此,其後人是灣生,古蹟修復是否如1917年一樣?
導覽奇妙處是要跟別人不同,這天老師送我們一個可以觀賞新店溪夕陽景色秘境
想像那遠處是入口開在二樓的本館,高處能遠眺河景,生意興隆到外送便當到總督府
本館長廊連接到離座(左下圖),全盛時期政商名流來此用餐。開戰後,這裡曾為收留所
因一群研究生作業,田野調查發現王文興曾住在此,余光中住在廈門街113巷8號
洪範,爾雅兩大出版社也在這條巷內,文學家,詩人與出版社在某個時空相互交織著命運
相聲大師吳兆南發明的巴比Q蒙古烤肉(跟蒙古一點關係都沒有),也在紀州庵附近
下了一周的雨剛好空檔雨神翹班兩小時,透過寫詩老師(沈嘉悅)聽了很多意義的故事
留言列表